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FOODHOOD小學堂|蜂蜜

 

FOODHOOD編輯部

圖片來源:PEXEL

在尚未有食糖出現以前,甜味的天然來源之中,最為濃郁的要以蜂蜜莫屬。食糖普及的十六世紀之前,蜂蜜作為歐洲最重要的甜味劑,除了糖漿使用之外,延伸的蜂蜜酒飲也相當受到歡迎。

 

蜂蜜的生成

甘蔗進駐美洲前,美洲已經存在蜜蜂,美洲原生蜜蜂均為熱帶種類,不長螫刺,除了採集花朵的蜜汁,也會採集果實、樹脂與動植物屍骸,因此蜂蜜氣味古怪。歐洲殖民者抵達美洲後,將歐洲蜜蜂——西方蜜蜂引進美洲,帶來極大的變革,如今西方蜜蜂棲居於整個北半球,在目前生產的蜂蜜中,有超過九成取自西方蜜蜂生產的蜂蜜。

 

花朵的蜜汁通過蜜蜂的食道進入蜜囊,蜜蜂再將採集而來的花朵蜜汁攜回、儲存在蜂巢中,成為蜂蜜。蜜囊中的腺體酵素,把澱粉分解成小糖鏈,將蔗糖分解成葡萄糖與果糖分子。蜜蜂回到蜂巢,將花蜜濃縮到能夠抑制細菌與黴菌生長的保存程度,反覆吸入吐出的過程使含水量降至50-40%,隨著儲藏、熟成的過程中,水分蒸散、酵素作用,使得蜂蜜含水量最終降至20%以下,濃度高但不至於結晶,並具抗菌防腐的功能。

 

將蜂巢內的六角形蜂房取出,分離液體蜂蜜與固體蜂蠟,加熱蜂蜜以殺死酵母菌後,濾除蠟質與殘屑,再加壓過濾除花粉粒以避免液體混濁,即可包裝販售。市售蜂蜜除了液態,經常也會有結晶成乳脂蜂蜜的型態,儘管乳脂蜂蜜看起來近似固態,不過內裡逾八成成分仍然維持液體狀態,剩餘不到兩成則為固化的葡萄糖晶體。當溫度高於25℃,乳脂蜂蜜會開始融成液態蜂蜜,相同道理,保存時蜂蜜若固化或結出顆粒,只需要緩慢加熱,便會重新融回液體。

 

儘管蜂蜜中的葡萄糖酸等過氧化物能夠防腐、相對安定,然而蜂蜜畢竟內含水分,且相對濕度逾60%時,蜂蜜亦會從空氣中吸收水分,耐糖酵母菌因此容易在蜂蜜上滋長、產出異味。另外,由於蜂蜜含糖量頗高,且成分中帶有胺基酸、蛋白質,即使是在室溫久置,都可能發生蜂蜜的褐變反應,導致風味變淡等負面作用。若非經常使用,蜂蜜通常會建議擺放在15℃以下的環境。

 

蜂蜜應用

不同的花蜜內含不同的成分,在不同比例的蔗糖、葡萄糖與果糖之上,帶來不一樣的風味組成。多數蜂蜜混合了不同花朵的蜜汁,儘管如此,全球仍然存在逾三百種的單一花種蜂蜜,有些蜂蜜顏色較深,緣於原料花蜜的蛋白質含量較高,反之,顏色較淺的蜂蜜,原料花蜜的蛋白質則較低。

 

蜂蜜最討喜之處在於風味——微酸的基本甘甜味、複合式香氣的散發,常見有焦糖、香草、果脂、花醛、奶油、香料等風味。不同於混種蜂蜜的單種花蜜,其香氣更加獨樹一格,比如蕎麥蜂蜜帶著麥芽香氣、柑橘與薰衣草蜂蜜帶有葡萄香調、菩提花蜜則帶有薄荷與百里香等香草氣息等。

 

料理與烘焙應用上,不同於食糖經常被加入製作,蜂蜜多半由食用者澆淋在已經完成的食物上使用。但基於蜂蜜可以取代糖,因此在烘焙食品與料理製作時也能夠看到他的蹤跡。

 

1份蜂蜜的增甜效果,高過1份糖的1.5倍,配方中若需要使用1杯的白砂糖,能夠以2/3至3/4杯蜂蜜作為代用。在烘焙製作上,使用蜂蜜取代糖時,需要酌減該配方中的液體用量,一方面避免甜度過高,另一方面也避免蜂蜜中的水分影響,原則上每杯蜂蜜的加入,需要減少 1/4 杯的其他液體食材,倘若配方中沒有其他液體食材,就以增加麵粉量作為備案,基本上以每1杯蜂蜜加入 2 大匙麵粉為主。

 

由於越深色的蜂蜜,整體滋味越加濃厚,在烘焙的製作上,會建議以淡色蜂蜜作為取代白砂糖的首選,除了甜度較低之外,風味也不至於壓蓋過其他食材的味道。由於蜂蜜的吸濕性高於食糖、並含有抗氧化性酚類化合物,因此烘焙食品中加入蜂蜜會提高保水性,也會延緩變味速度。

 

由於蜂蜜屬於酸性材料,以蜂蜜取代白砂糖時,內含酸質需要增加小蘇打粉與其反應、促進麵包膨發,原則上1杯蜂蜜適合加入1/2小匙的小蘇打粉,不過也要留意麵包與蛋糕配方中的蜂蜜用量,避免麵糊比重過重或麵團過於溼黏的狀況產生。

 

加上蜂蜜中的糖份含有反應還原能力,因此能夠加速褐變反應,使得麵包與蛋糕外皮更快產生風味與色澤。不過由於蜂蜜加速烤色變深,因此加入蜂蜜的麵團進入烘烤時,需要特別留意烤溫的設定與烤焙過程的觀察確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