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一時四選,日本的鄉土鍋物

FOODHOOD編輯部

疫情趨緩,各國國門紛紛解禁,作為台灣人觀光旅遊首選的日本,自然湧入大量台灣人。除了人氣指標的各式必踩點餐館,時隔三年再度踏上日本國土的大家,不妨探詢一下各地的鄉土料理。

 

翻開日本農林水產省的網站頁面,日本各地的鄉土料理,鍋物洋洋灑灑地佔據不少版面。北海道的石狩鍋、青森縣的烏賊鍋、秋田縣的烤米棒鍋、宮城縣的牡蠣鍋、山形縣的山菜鍋、茨城縣的鮟鱇魚鍋、奈良縣的飛鳥鍋、大阪府的關東煮、兵庫縣的涮涮鍋、香川縣的源平鍋、福岡縣的水炊雞、大分縣的螃蟹鍋……,名物族繁不及備載。

 

一年之始,在於湯。FOODHOOD編輯部為大家挑選了四道鄉土鍋物,在日本境內的朋友,可以遣來嚐嚐,尚未有出國計畫的朋友,或許也能洗手作羹湯,為家裡添一道,日本鄉土鍋物。

 

京都府湯豆腐

契合風土的恬淡、恰適貴族的高雅,成為京都料理的風情特色,精進料理、懷石料理,甚至其中的豆腐也能夠在會席成為貫穿全場的角色。一把一把的日本大豆,經過石臼輾磨、布袋壓榨,接著甘美井泉的滋潤,以及天然鹽滷,最後入模凝固,成為自田裡長出的肉食。以豆腐為榮的京都,對於豆腐的精進,在宋朝時代取經返日的僧侶身上,開啟了變革。由於京都不靠海,魚鮮來源少,加上自身的井泉水質極佳,綜合禪宗寺院密集等因素,豆腐從受到貴族、武士喜愛的禪林料理,一路流轉至民間幻化為各種小食。

 

京都的豆腐料理中,最為人津津樂道的,要屬湯豆腐,畢竟「沒吃過湯豆腐,不算到過京都」可是旅人們的共識。烹調湯豆腐,通常是以軟水浸泡昆布三至四小時作為湯底,在陶質砂鍋中,將水煮至約莫六十度,才放下洗淨的木棉豆腐,待豆腐浮起,即可改以小火,將之撈取食用。不帶孔洞的、細緻滑嫩的木棉豆腐,最好直接品嚐,不宜蘸取過多佐料、混亂味覺。

 

滋賀縣じゅんじゅん壽喜燒

滋賀縣環繞著琵琶湖而生,鄉土料理也以琵琶湖滋養的食材為主,享富盛名的近江牛自然是人們提到滋賀縣的第一樣名物,肥厚的安吐信長蔥經過加熱甘甜味更勝以往,將其與近江牛一起炒熱後,加入野菜與高湯,再添進豆腐、豆麩煮食,滋賀縣風格的壽喜燒じゅんじゅん便是完成,在滋賀縣,除了餐館能夠食用,現地住民更是家家戶戶都會烹煮,由雙親傳與子女的じゅんじゅん做法,除了是琵琶湖的食育,也是代代傳承的聯繫。

 

愛知縣赤味噌鍋

愛知縣裡,光是名古屋就存在奇妙的地域飲食文化,日本人都說,料理到了名古屋,就會成為名古屋飯。比如味噌火鍋,到了名古屋,因著名物赤味噌,也就長成了另一種樣貌,搭配各式辣椒與食蔬、豆包,豆包吸滿了醬汁變得膨膨鬆鬆,中間排入成排韭菜,再撒上辣椒粉,未曾想過並不嗜辣的日本人,竟有如此紅通通、火辣辣的時刻。

 

將赤味噌換作八丁味噌,則又是另一種湯底色澤更為黑赤、滋味更為濃郁的樣式。有趣的是,若以信州味噌為底,加入寒作里辣椒醬、柚子胡椒,味噌火鍋,就會搖身又變作新潟土鍋料理。

 

北海道石狩鍋

來自北海道的鄉土料理石狩鍋,源於石狩地區漁夫們的伙食,過往漁夫們會將捕獲到的新鮮鮭魚切塊後放進味噌湯中享用,一路演變至今日的石狩鍋。

 

石狩鍋主要以昆布與味噌作為湯底,烹煮石狩市盛產的鮭魚。加入大量蔬菜、鮭魚熬煮的湯頭非常清爽,如今在北海道各地處處可見販售有石狩鍋的飲食店,在北海道的家庭料理中,石狩鍋也是一道深受大家喜愛的鄉土料理,在嚴寒的北海道,捧著一碗暖呼呼地湯食,光是想像就覺得十分美好。